温州天翼公司携手多方共探低空经济发展新路径,校企合作开启无人机产业新篇章
时间:2025-09-19作者:陈海哨来源:【机器人工程学院】
2025年9月18日,温州理工学院专精特新产业学院副院长叶云洋教授携师生赴温州天翼公司开展合作交流。公司负责人陈迎及相关技术人员围绕公司新场地规划、低空经济产业布局、校企合作、政府资源对接等关键议题与我校人员展开深入研讨,为温州低空经济发展与无人机产业创新勾勒清晰蓝图。
聚焦低空经济新蓝海,多场景应用与技术突破并行
当前低空经济发展机遇凸显,2021年低空经济被写入中央经济会议蓝皮书,2023年温州正式发力布局这一领域。此次会议明确,温州天翼公司将聚焦0-1000米空域资源整合,覆盖无人机、载人飞行器、热气球等场景,推动产业增值与民生服务升级。
在技术应用场景方面,多项成熟应用已展现显著优势。建筑清洗领域,无人机替代高危 “蜘蛛人” 作业,成本降低30%以上;消防灭火场景中,无人机配合热成像技术可实现灭火弹精准投放;此外,无人机在农业植保、电力巡检、高速应急巡逻等领域的应用也已趋于成熟。同时,会议还规划了三大创新方向:推进AI与无人机融合,开发火灾预警、交通违章抓拍等智能识别系统;研发蜂群技术,实现母机搭载12架子机执行药品配送等任务;构建无人值守系统,达成远程任务规划、自动充电与数据回传一体化。
针对研发痛点,会议指出,大载重无人机(目标500公斤级)量产及电池低温适应性是当前亟待突破的技术瓶颈。为此,公司提出联合高校开发飞控系统、轻量化材料及传感器集成技术的合作需求,以期攻克技术难关。
深化校企合作,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
为推动技术研发与人才培养双向发展,会议详细规划了校企合作路径。在联合实验室建设上,明确需设置隔离飞行测试区(建议采用软隔离网+门禁),配备基础研发设备(预算约200 万元)。合作模式方面,将实现设备共享——天翼公司提供样机与核心部件,高校补充耗材与场地;同时开展课题共建,聚焦 “低空经济+AI” 场景,共同申报温州市人工智能项目。
人才培养计划同样亮点纷呈。高校学生将获得三个月实习期,深度参与无人机拆解、参数测试与场景模拟实践;公司还将开设无人机操作、维修及研发专项课程,并引入军工技术顾问,为学生成长与产业人才储备提供有力支撑。
明确时间行动表,确保各项规划落地见效
为将会议共识转化为实际成果,会议制定了清晰的下一步行动计划。场地建设方面,10月将完成场地图纸确认与隔离方案设计,11月启动设备进场;协议签署上,将加快起草产学研框架协议,明确校企双方责任与成果分配机制;项目推进中,优先启动 “AI+热成像消防预警” 课题。
此次会议为温州天翼公司在低空经济领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校企政三方协同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各方将以此次会议为起点,紧密协作、高效推进各项工作,共同推动温州低空经济与无人机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地方经济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