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学院新闻

深化产教融合,赋能产业升级 ——温州理工学院与泰昌集团开展校企合作交流会

时间:2025-07-21作者:杨锐来源:【机器人工程学院】

为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探索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新路径,2025年7月3日,温州理工学院与浙江泰昌集团举行了校企合作专题座谈会。会议在泰昌集团温州总部召开,来自温州理工学院和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的相关负责人共同参与,围绕联合培养模式、人才发展战略、科研协同创新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

111.jpg

围绕产业所需,探索协同育人新范式

温州理工学院叶云洋教授、陈海哨老师一行与泰昌集团董事及管理团队围绕“3+1”联合培养模式展开重点探讨。该模式指学生在完成三年校内学习后,进入企业开展为期一年的岗位实训,由企业骨干担任“一对一”导师,围绕实际项目开展毕业设计与技能训练。该机制旨在打通课堂教学与生产现场之间的壁垒,提升学生岗位适配能力,尤其针对机械、电气、新能源等专业,推动学生尽早融入企业环境。

泰昌集团人力资源负责人指出,企业将逐步淡化对学历层级的关注,更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沟通能力与敬业精神,并已构建了以实践能力为导向的人才评估体系。集团内部已有多位来自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成长为中高层管理者,形成了良好的人才成长通道。

文化渗透助力价值融合,推动合作走深走实

除教学对接外,会议还聚焦企业文化的共建共享。泰昌集团提出“企业文化进校园”的行动计划,通过讲座宣讲等形式向学生传递“务实创新、快乐工作”的价值理念。同时,集团注重党建引领,以“党员专项补贴”制度激励基层力量,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温州理工学院参会代表认为,企业文化的嵌入式传播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认同感,也为产教融合提供了长期稳定的价值支撑,有效缓解校企双方目标错位、理念差异等问题。

面向问题导向,夯实联合育人基础

双方还就毕业生实习适配性问题进行了坦诚沟通。针对部分学生因岗位认知不足或强度不适而离职的现象,企业建议加强实习期间的职业引导和轮岗筛选机制,以提升人岗匹配度。学校方面则回应表示,将持续强化机电、电气等专业基础课程建设,并根据企业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增强岗位衔接。同时,企业也将为学生提供智能设备操作与生产流程管理等实用技能培训,助力学生快速融入企业。

聚焦科研合作,布局长期共建机制

为推动合作持续深化,双方拟启动三项务实举措:

一是由高校提供专业人才清单,集团人力资源部按需对接,推动“3+1”试点项目尽快落地;

二是高校新能源与电力科研团队将与泰昌技术中心建立联合研发机制,推动技术成果向工程化转化;

三是组织师生赴温州总部及杭州未来科技城基地开展现场调研,同时邀请企业走进校园开展宣讲互动。

该机制不仅强化了资源共享与互访互动,也体现出校企合作由点状试验向系统构建的升级趋势。

打通产教通道,构建人才发展共同体

泰昌集团作为国内电力装备制造领域的龙头企业,在铁塔制造领域连续多年保持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中标量领先。其集约化生产模式与亩产效益全国领先,是推动产教融合落地的优质平台。集团拥有自主工程师职称评定资质,并配套差异化补贴机制,形成了完善的技术人才培养生态。

本次会议的举行,标志着泰昌集团产教融合战略迈入实质推进阶段。以产业需求为牵引,以校企协同为依托,双方将共同探索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机制,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

未来,温州理工学院将继续深化与行业龙头企业的合作,发挥学校科研资源与人才优势,为区域新质生产力构建注入持续动能,为服务地方产业转型升级贡献高校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