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话智能制造新路径、新未来 —— 我院成功举办2024年第一期学术沙龙
时间:2025-04-19作者:陈海哨来源:【智能制造与电子工程学院】
为响应国家重大战略部署,推动智能制造的高质量发展和全方位各领域的高水平应用,促进学科领域内外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智能制造与电子工程学院于3月27日下午在茶山校区行政楼229会议室举办以“智”汇理工为主题的学术沙龙。此次沙龙邀请了行业领域的博士、教授和青年人才,共同探讨智能制造的新路径。
首先,智能制造与电子工程学院的副院长陈逢军发表讲话。他表示,开展高水平学术研究是大学的重要使命,我们要聚焦学术工作,着力提升对学术的尊崇和敬畏、提升学术的纯粹性、提升学术的活跃度、提升学术的能力。本次沙龙旨在促进学术交流,为后续老师之间的合作、企业之间的合作提供一个良好平台。
接着,智能制造与电子工程学院专任教师杨锐博士分享了研究成果。他以当今社会面临的能源短缺形势和环境问题为研究背景,引用以电化学转化的方法将氮气、二氧化碳、水等转化为氨、碳水化合物、氢气等含能体能源的解决方案为研究方向。利用流体力学仿真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探究提升电解池系统性能;通过对催化材料进行合理设计提升催化性能,并扩展了应用领域。
张品杨博士介绍了风力发电领域中智能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的一些新理论和新方法。重点阐述了关注能量变化的特征提取新方法和基于双向门控循环单元的智能诊断系统,同时对未来研究方向和技术应用做了展望。
王天然博士结合自身研究方向,介绍了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基底的制备方法和设计理念,同时讲解了该技术在生化检测应用中的优势。此外,他针对温州市的产业特点,分析了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技术如何服务温州的应用领域。
最后,孙卓亚博士作关于“以光伏为代表基于新能源方向的电力变换”的报告。他根据光伏的最大功率点特性,采用快速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的方法实时搜索并跟踪其最大功率点,从而提高光伏的发电效率,减少发电损失。光伏发电主要应用于电网和汽车等领域。另外,以提高电网稳定性为主基于智能微电网的控制方法,通过采用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控制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电网的稳定性。
四位博士的分享引起在场老师的热烈讨论。大家纷纷表示受益匪浅、意犹未尽,并期待着下一期学术沙龙的举办。陈逢军在最后的总结中强调,学术沙龙是学校促进知识共享、加强学术合作、推动学术创新的新型平台,学院要充分发挥基础作用,坚持学术至上、生为首位、师为根基,在构筑一流师资队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抓好科研创新与学科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全面谋划、落实好各项工作。